顶部
二维码
11月12日至13日,由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下称“省药交中心”)主办的2019年(第五届)中国药品交易年会在广州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新医改 跨湾区 药未来——展望健康中国新地图”为主题,来自监管部门、科研机构、药品集采机构、医疗机构和企业的代表与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4+7”带量采购全国扩面、国家基药目录和医保目录调整、高值医用耗材治理改革谈判、互联网医院处方外配、零售药店集中采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等热点话题,共同剖析2019年医药经济发展格局,直击行业新热点、研判发展趋势。
会议举行了“互联网医院+处方外配”药品供应保障联盟启动仪式,推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中药材交易平台”,针对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再推新举措。通过持续创新,省药交中心进一步夯实广东省药品集中采购民生工程,推动广东医药集采工作高质量开展。
药之短者,医之痛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省药交中心努力发挥药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作用,聚焦医药商业企业、医药工业企业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全方位发力,攻坚克难。
2018年底,省药交中心携手多家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发起“广东省短缺药品供应保障联盟”,促进医药企业在短缺药品供应方面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保障短缺药品可持续稳定供应。在此基础上,省药交中心上线了短缺药供应保障系统,为医疗机构、医药商业企业及医药生产企业搭建了短缺药信息沟通的桥梁。此外,省药交中心还配合省粮食和储备局遴选了省级短缺药品承储企业,解决省级短缺药目录用药的储备问题。
夯实基础,砥砺前行。本次年会上,省药交中心与国家小品种药(短缺药)供应保障联合体正式达成合作,提高广东省小品种药、短缺药、低价药、妇儿专科用药的供应保障能力,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建立涵盖监管部门、医疗机构、医药工业企业、医药商业企业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下一步,省药交中心还将优化提升平台大数据智能分析能力,对短缺药品目录清单进行智能动态调整,协助做好全省短缺药品清单管理,智能识别并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药品短缺问题。
自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出以来,中医药发展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今年10月出台的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省药交中心自2013年上线以来,陆续实现了药品、医用耗材、疫苗多品类在线交易。为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本次年会上,省药交中心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中药材交易平台”的建设(下称“互联网+中药材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中医药产业基础和用户基础。中药材乃中医基石,中药材交易亟需实现流程化和标准化建设。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要发展机遇,省药交中心携手广州国际医药港等相关机构合作共建“互联网+中药材平台”,共同探索建立中药材采购新模式及中药材交易溯源机制,推动中药材流通渠道创新、价格体系机制创新、交易流程标准化。
省药交中心总经理余峰介绍,该平台的建立将有效降低中药材交易成本,同时,通过搭建产业多边沟通及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中药材行业在新形势下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在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大潮下,广东省首批22家互联网医院于今年4月上线,互联网医院药品供应新模式亟需建立。
本次年会上,省药交中心携手广东省医药零售行业协会、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及部分企业代表正式推出全国首个“互联网医院+处方外配”药品供应保障联盟,打造公益、开放的第三方药品供应保障模式,为全省互联网医院运营赋能。
为助力建设平等、开放的互联网医院及处方外配药品供应体系,省药交中心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了第三方处方外配信息系统,通过联通医院处方、患者、零售药店药品供应信息,为医院处方共享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化平台支撑。同时,联合零售药店,建立药品服务终端网络,为医院外配处方提供公益、开放的第三方药品供应服务支撑。
目前,省药交中心已与广东省首批互联网医院——阳江市人民医院正式合作,共同搭建“在线问诊、线下取药、送药到家”的全流程便民服务体系,打通药品流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三医联动改革,让医改红利惠及更多百姓。
2013年,作为省政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创新举措,省药交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在省委、省政府和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改革专责工作小组的领导和监督下,以“惠民、利企、保廉”为出发点,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服务全省21地市公立医疗机构3300多家,药械企业2.1万余家,坚持实施交易“零收费”,和规范交易原则,有效预防医药领域腐败行为发生,营造了风清气正的交易环境。
截至2019年9月底,省药交中心累计实现药品、医用耗材和二类疫苗交易突破5800亿元,累计节约药品采购金额超过335亿元。立足广东省药品交易新格局,2019年省药交中心在药品及医用耗材交易多方面推陈出新,实现突破。
2018年,省药交中心与佛山市人社局携手创新“省市共建”地市GPO专区模式,通过“专家谈判”和“系统议价”相结合,实现竞价和议价的“双带量、双降价”。2019年,省药交中心进一步创新GPO专区采购模式,联动全国药品集采价格,进一步有效降低药品交易价格。2019年,佛山专区成交价格相比去年进一步下降3.79%,新上线的云浮专区成交价格相比去年平均下降12.08%。
首推“省市联动”耗材集中采购
压实耗材采购价格
2019年8月,珠海市在省平台率先创新合作开展全省首批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搭建公开透明、智能高效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管理新机制,为珠海市深化医药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珠海市在省平台通过实施采购限价和价格联动双控制,进一步降低采购价格;建立了融网上集中采购、统计分析和风险防控为一体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信息管理新系统;实现了议价、交易、支付、监管全流程在线,受到全市公立医疗机构欢迎。
继2016年全国首推耗材全品规上线交易之后,在借鉴药品交易工作经验基础上,省平台以医用耗材交易数据为基础,遴选部分采购金额占比高、竞争性强、产品数量适中的高值医用耗材作为价格谈判品种,推进带量采购。
省药交中心总经理余峰透露,省平台将进一步贯彻国家和省医药招标采购政策,落实国家“4+7”药品带量采购扩围工作。本次“4+7”扩围工作与第一批“4+7”试点工作相比,打破独家中标的传统方式,采购周期由原来1年延长1至3年。数据统计分析显示,“4+7”扩围中广东省涉及品种25个,年均交易金额约33亿元,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6.12%,预计全省扩围后将节约采购资金超10亿元。